首页 > 春风满楼 > 做产品,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
2013
09-10

做产品,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

做产品,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
做工作,也要多在对方角度想想
原文:http://tech.sina.com.cn/zl/post/detail/i/2013-09-10/pid_8434570.htm

  第一点,要反复思考用户真正的需求。我以前做产品的时候也经常为自己的一个概念而着迷,觉得要改变世界了,每次讲概念的时候都手舞足蹈。但现在我经常会反问自己或别人:用户到底需不需要?这个概念本身对用户来说,核心需求是什么?

 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,我们很容易被一个概念打动。难道大家真的认为特斯拉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是一辆电动车吗?其实真的不是。准确地说,它是一辆超酷的、超跑的、又很实用的、时尚便宜的、至少不贵的汽车。所以,真正弄清楚用户的需求非常重要,用户一定不会为一个所谓的“电动”概念买单。

  特斯拉认为需求分为三个层次:高端需求、中端需求和低端需求。他认为汽车最开始是要走高端需求,找到最喜欢车的那帮人,然后形成整个用户传播。这个观点我在很多场合表达过。我认为,所有产品最开始全部都是为小众设计。如果你一上来就要搞一个所有人都喜欢的车,一定会完蛋;你要搞一个所有人都喜欢的手机也会完蛋,想搞一个所有人喜欢的浏览器同样会完蛋。

  所以,最开始主要是为小众高端用户打造极致口碑,这件事情在很多点上都得到了印证。包括我们猎豹浏览器做得很酷炫,为什么第一款选黑皮肤,之前也没有哪一个大众软件用黑皮肤的。因为我觉得第一个阶段就叫高端用户的口碑传播,再往后才是到了中端,变成辐射传播,再往下就是渗透到传统行业,等他们真的开始考虑特斯拉的时候,它已经开始向普通大众的用户传播。所以,特斯拉最初的这个定位非常准,就是为了做一辆媲美法拉力跑车的超酷汽车。

  第二点,用户体验比概念更重要。就是说你要靠技术给用户带来体验上的优势,而不是靠概念。比如电动是一个概念,但是电动车给你带来到处充电的麻烦,所以特斯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充电的问题。

  我记得美国电压是110伏,比我们的电压还低,在这种低压情况下怎么充电?他们大胆地把整个底板做成一块电池,此前几乎没有任何一辆电动车这么做过。但是,大家都认为特斯拉的电池做得极牛,它在细节上给用户带来了便捷极致的体验。

  因此,不管技术有多强,要清楚技术应用才是核心,就像每次技术同事给我讲这个代码有多强,我都会反复追问,这个对用户到底有没有用,你的技术代码再强,如果用户没有体验,其实就是成了闷死在自己脑海里的一个东西了。

  当然,有人说,我们需要追求创新,是的,这没错。我记得乔帮主说过:创新就是1%创新加上99%的执行。我们以前都认为,创新就是一个艺术活,后来发现其实是一个执行的活儿。

  所以,做产品一定是有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的定位,而不是你脑海里的某一种概念。而且,有时候我们认为的需求,本质上可能是一个伪需求。要想摸清用户的真正需求,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。

  当然,也有一些原则要坚持,就是说你不能简单成为用户意见的收集器,如果仅仅变成用户的投票选择,那就太简单了。我们还是需要在产品上不断地深入思考,在一些看似平常的点上做得不一样,但是这种不一样一定是靠“单点切入”,而不是靠“多”去完成的。关键是怎么深入下去,顺着用户行为,怎么把用户真正的行为和它的场景结合起来,让它变成一个有感知的软件,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我们真正的竞争壁垒。

觉得文章有用,微信打赏一元。